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航空安全
⊚  首页 >  安全交流 > 航空安全 > 

学生乘飞机开学患航空性中耳炎

编辑:驾驶网    来源:信息时报讯    2009-09-06    👁3469  
    首次乘坐飞机来广州上学,没想到坐后回家却遭遇耳朵出血,来自广西的大三学生小张害怕不已,经检查被确诊为航空性中耳炎。据武警医院耳鼻咽喉中心介绍,新学期初,该中心每天接诊航空性中耳炎患者达10余名,多数是学生。

  武警医院耳鼻咽喉中心王希军说,乘飞机如出现不适症状,可捏住鼻子,紧闭嘴,用力鼓气,让气流冲开咽鼓管进入中耳腔而消除耳闷、耳痛等症状。如患有感冒、鼻腔或咽腔疾病等,最好不要乘飞机外出。

什么是航空性中耳炎?
 
是在飞机从高空急速下降引起鼓室内外伤压力相差较大所造成的中耳损伤,又称耳气压伤或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另外,潜水作业、低压舱工作、高压氧治疗时也可发生。
 
什么原因会引起发病?
当咽鼓管功能异常(上呼吸道感染、鼻炎、鼻窦炎、鼻及鼻咽部肿瘤等疾病)、飞机飞行高度改变时、飞机下降速度过快均可导致发病。此外,入睡的旅客、昏迷病人、精神过于集中的机组人员也容易患耳气压伤。
 
是如何发病的?
 
中耳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外界相通,以保持气压的平衡。这种相通具有单向活门性,即中耳鼓室的气体可以自由逸出,而外界气体进入却必须借助吞咽动作才能完成。当飞机上升时,外界气压急速下降,鼓室内正压使鼓膜向外突出,鼓室内的气体向外逸出以保持鼓室内气压基本保持平衡,不易发生中耳损伤;而飞机下降时外界气压急速增大,鼓室内就相对形成负压状态使鼓膜内陷,外界气体无法进入鼓室,导致中耳负压增加,引起中耳损伤。
 
有什么症状?
 
自觉症状包括耳内堵塞感、耳鸣、耳痛、听力下降、眩晕等。检查所见轻重不一,可以表现为鼓膜充血内陷、鼓室积液(稀薄的金黄色浆液性分泌物)或鼓室积血(粘膜血管破裂,鼓室内积留新鲜血液),严重时还可出现鼓膜破裂。
 
重在预防
 
航空性中耳炎关键在于预防:咽鼓管功能异常者不宜乘坐飞机;乘飞机前应用麻黄素滴鼻以减轻咽鼓管口粘膜肿胀;在飞机下降时,多作吞咽、咀嚼、打呵欠等动作,或捏鼻鼓气调节鼓室内外气压。
 
如何治疗?
 
发生航空性中耳炎后,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所需治疗越简单。治疗中可行吞咽、咀嚼、打呵欠等动作。鼻部可滴用麻黄素等血管收缩剂;有鼓室积液、积血者宜在无菌状态下行鼓膜穿刺抽吸术;鼓膜穿孔者用消毒棉球塞住外耳道,保持干燥,全身应用抗生素待其自行愈合;不能自愈者可行鼓膜成形术。对屡患航空性中耳炎者,应寻找并去除病因。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8-2023  驾驶爱好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22005号-1